有人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乞丐都大幅减少是真的吗?
这几年,农村和城市的乞丐数量大幅减少,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。
一、行乞者人数在减少以前,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,农村的乞丐比较多,因为那时侯,人们主要依赖土地来过日子。一旦遇到天灾人祸,对本就一穷二白的家庭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背井离乡,外出乞讨也就成了大部分人的唯一选择,这是生活所迫。
我记得,我们地方的农村,行乞者一般都是身穿蓝色补丁衣服,肩上挎一个布口袋,操着外地口音。来到家门口“要饭”。说实话,大家都穷,但还是愿意多少给一点“口粮”,如果遇到实在没有的人家,要么就是摆摆手,要么就是把自己不多的熟食,分点给他们,“慰劳”一下他们饥饿的五脏六腑。
现在,就业门路多,什么外卖,快递等行业,吸引了很多人从业,虽然辛苦,但养家糊口不成问题。还有,现在的网络直播,虽然主播靠打赏过日子,但是很“体面”地赚钱,甚至是穷人给富人打赏。再说,受“树要皮,人要脸”,“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”的思想影响,很大一部分真正的穷人不愿意出外乞讨,这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二、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上世纪,那时候国家穷,没有多少能力来照顾这部分弱势群体。对一些由于身体、智力等方面,造成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,暂时无法保障他们的生存权。现在,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,有效解决了此类人口的实际问题。
其二,国家在行乞者比较多的城市里,实施了收容、遣返制度,在一定程度上,减少这部分人。
其三,现在的慈善组织比较多,他们有益补充了政策触及不到的地方,很好地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,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,得到了帮助。
三、施舍者理性多了善良,是我们的美德,这个本没错。但被人利用,就会“消费”人们的善心,“透支”人们的义举。前几年,农村中,出现一些“假道士”、“假尼姑”,他们以各种理由,骗取人们信任,使一些岁数大的老人上当。况且,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只要钱,对其他生活物资不屑一顾。
而城市中,在天桥上、人行道上的行乞者,大都是身体或真或假的残疾者,他们面前放个破碗,碗里没有多少钱,基本上会有几张五角、一元的纸币及几个“铜板”。他们看似低着头,实际上眼睛一直在盯着过路的人,企望人们停下脚步“施舍”。还有一些打扮成女学生模样,以家庭贫困,或者走失为借口,只要几元钱,吃个饭或者路费就行。但你细细观察,她们的承诺早就达到,但还是跪地不起,要么就是换个地方,继续如此操作。还有的,一些时尚女青年,以钱包、银行卡被偷为由,向过路人要钱。还有的,八九岁的小孩站在路边,只要你掏钱出来,想施点善心,马上就从其他地方跑出几个,让你非常难堪。
说到底,这些人中,大部分都是职业化的,他们有组织,有分工,有真正的幕后老板在操纵。有些人的收入,恐怕不低于“白领”阶层,他们正是抓住了人们乐善好施,来到达自己不劳而获的目的。这也正是一部分职业化乞丐多次被遣散,又多次回到城市行乞的原因。
我在一个城市,见过不少从装扮上,看像是“真正的穷人”,给这些“看似是穷人”的人“伸出援手”。也见过很多老人,让自己的孙女(子)把钱送到那些人“碗里”。但一些衣着时髦的城市青年,很少有人这么做。这不是“善良与否”的问题,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,他们中的大部分人,如果遇到什么地方有个自然灾害,最易慷慨解囊,会把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
四、支付的革新以前,人们都是用现金交易,现在,随着手机支付的出现,好多人不装现金可以,但身上不带手机可不行。真正的乞丐,应该是要“粮”不要“钱”,为什么?乞丐本是为了解决肚子,食物才是他们的所需,也才更踏实。他们就像苦行僧一样,没有多少欲望,吃饱才是根本。而现在随着支付方式的变化,真正的乞丐恐怕不能也摆一个二维码收款吧!如果真有这种情况,你叫施舍者情以何堪!
结束语:总之,城市和农村,乞丐不断减少,既有人们就业门路多,容易找到工作养活自己有关。也有善良被消费,人们不再愿意轻易施以援手的原因。同时,也以国力提升,有能力援助一些弱势群体,解决了他们的生存权有关。图片来源于网络,联系必删!
Copyright ©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-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
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