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怎样自救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?
长平一战让强大的赵国损失了绝大部分主力部队,濒临于亡国的边远,按道理秦国只要再加把劲就能灭掉赵国,但是赵国却坚持了下来,然而事实上长平战争是公元前260年结束的,而赵国确实在公元前222年灭亡的,之后居然坚持延续了38年之久。
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,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,赵国灭掉了东北的中山国,在西北打败了林胡、楼烦。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、雁门、代三郡,并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修筑“赵长城”。从此赵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数二数三的强国,为啥说数二数三,因为战国后期基本就秦国一家独大了,赵国再强也只能是争取二、三名的位置。
公元前262年-公元前260年,秦国和赵国在长平(今山西晋城高平市)一带爆发了持续三年的“长平之战”,这也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也是交战双方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,没有之一。
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,参战赵军全军覆没,纸上谈兵的赵国指挥官赵括被射杀,45万赵军战殁者5万,投降被俘者40万,降卒除200多位童卒外皆被白起下令坑杀,赵国上下一片震惊,其余五国也出于惊怖之中,而秦灭赵国看起来是指日可待了。
那么秦国最终在巨大优势下未能一举灭掉赵国,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一、秦军自身也损失巨大,长平之战是关系国运和历史走向的大战,秦、赵两国都举全国之力参战,尤其时到了战争后期,秦昭王就亲自到河内郡,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,征调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,拦截诸国的援军和粮运。而秦军自己也有伤亡十万说和二十万说,但是我个人认为二十万说夸大了秦军的损失,二十万说的出现是和给赵括平反的论调几乎一起出现的,秦军后期围歼战俘虏了巨量赵军战损比不可能那么高,所有秦军伤亡十万说是可信的,但是即使是十万这个损失也是巨量的,已经到了秦军承受的极限。
二、秦国自己错过了灭亡赵国的大好机会,给了赵国以喘息之机,长平之战后,秦国大将白起建议秦昭襄王乘胜进围赵都邯郸,灭亡赵国。但是秦国应侯范睢妒忌白起功劳,不想让白起有灭赵之大功,以秦军疲劳应休整为由,向秦昭襄王建议韩国割让垣雍(今原阳县)、赵国割让六城请和,没有想到秦昭襄王居然同意范睢的建议,坐失良机。结果最终协商却是赵国坚决不同意割地,等到秦昭襄王再次决定攻打邯郸的时候最好的实际已经过去了。
三、秦军屠杀降卒,让赵国几乎家家带孝,赵国上下一心,抗争暴秦,赵国重新起用廉颇,廉颇率赵军顽强抵抗,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,编妻妾入行伍,鼓励军民共赴国难,秦军统帅王陵战至第二年,仍不能攻邯郸。秦国增兵十万支援王陵,秦军五校(每“校”8000—10000人)阵亡,秦昭襄王增兵十万继续围攻邯郸。秦军死伤近半,仍不能下。
四、唇亡齿寒之下魏、楚救援赵国,给本已损失惨重,疲劳不堪的秦军给了最后一击,公元前257年12月,魏、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,进击秦军。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、楚两军出城反击。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,秦军大败,损失惨重。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,屡次突围不成后,只好降赵,邯郸之围遂解。 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,秦军再次大败,导致河东郡数座城池失守。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,赵、魏、楚、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、汾城,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、武安,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。
但是长平之战依然意义巨大,赵国损失四十多万大军,之后邯郸保卫战虽然获胜,但是国力剧减沦为弱国,秦国长平一战让赵国元气大伤,再也无力和秦国争锋,而邯郸保卫战只是让赵国多存活了一点时间而已,从大历史来看,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,共计10年的时间,秦国先后按顺序消灭韩,赵,魏,楚,燕,齐六国,也就是长平之战39年之后秦国便统一了天下。
Copyright ©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-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
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