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网站建设品牌,十四年专业建站经验,服务6000+客户--广州京杭网络
免费热线:400-683-0016      微信咨询  |  联系我们

哪个好考一些_js/jQuery

当前位置:网站建设 > 技术支持
资料来源:网络整理       时间:2023/3/4 6:50:22       共计:3621 浏览

哪个好考一些?

国考和省考哪个更容易考上呢?

如果我简单撂下来一句“省考比国考好上岸”,那就有点不负责任了。

因为这样简单的一言以概之,太!笼!统!了!

省考的香饽饽岗位,和国考限制比较多的岗位或者冷门岗位相比,那还是国考更容易些。

所以不谈限定条件只说哪个好考就是耍流氓!

更何况,空口白牙去说容不容易,才是最容易的一件事。

可能这句话有点绕,但是不难理解。往往上岸的人都会告诉你不难,落榜的人都在劝退。

说到底,容易与否,最关键的就是自己怎么去准备了。

在这方面,我就是个典型——

一战省考失败,再战国考上岸。而我报的国考岗位竞争压力要比省考失败那次大,报录比超过100:1了。

我没办法简单的把自己顺利上岸的原因总结成国考比省考容易,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,备考省考的时候我划水了一个多月,而备战国考我认真做规划,踏踏实实准备了三个月。

看明白了吗?难度都是相对的,不认真准备的话,再好考的岗位也轮不到你去捡漏。

所以,现在就不要纠结到底哪个好考了。依我看,两个都报名,按国考的标准来备考。这绝对是最经济适用的选择了。

不知道该怎么备考的话,现在就按我的方法来准备,找对了方向去努力。高分上岸无压力。

一、该怎么安排备考时间

每天的备考时间很有必要提前安排好。我第一次省考失利,除了备考时间本来就很紧张之外,更主要的原因是全程无计划,放羊式备考。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摸鱼,到考试之前连教材都没刷完,行测习题只练了不到两章,失败是必然的。

有的人可能会觉得,把时间定的太死容易限制自己复习进度,我倒不这么认为,因为在具体备考过程中,时间是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微调的i。比如某天我觉得新学的图推题比较难,就会适当延长一下这部分的学习时间,多练一些真题,确保当天学的内容完全吃透了,再继续后面的计划。

7:00-7:40 晨读,了解时政热点新闻

8:00-8:30 预习行测教材,熟悉当天将要学的内容

8:35-10:50听视频课掌握行测做题技巧,做好笔记(中间休息10-15分钟)

11:00-11:40 刷行测专项练习,巩固所学知识

14:00-14:30 预习申论教材,熟悉当天将要学的内容

14:40-16:50 听视频课学申论答题方法,动手练习

17:00-18:00 做申论习题,掌握做题要点

到了后期把知识点掌握住之后,备考计划就调整成了每天各刷一套行测申论真题卷,然后订错整理,当然晨读还是雷打不动每天都在坚持。这样把时间一明确,也就不容易拖延了。

二、整个备考流程应该怎么规划

1.前期准备必不可少

▍预先准备:华图行测模块宝典、粉笔申论的规矩

备考刚一起步,我觉得最好是把教材快速过一遍。因为行测和申论里面需要掌握的内容很多,尤其是行测,里面每个模块单独拎出来都是独立的一科,没有什么关联性。这就很有必要先整体了解一下里面都有哪些内容,再去进一步复习才更有方向。

看华图行测模块宝典的时候,我会把书上的一些重点知识给画下来,试着自己做一下例题找找手感。有些理论上的东西可能只看文字介绍不太好理解,我就会在旁边做个标记,等后面二轮复习作为重点去看。

至于申论,我主要了解了一下每种题型的答题要点有哪些。粉笔申论的规矩把每一步的答题思路都给梳理出来了,而且在公文写作这部分,它还整理出了整个答题逻辑的思维框架。这样去了解整个答题流程会容易很多。

把两科的教材快速过完一遍,我大概用了十四五天的时间。

2.高效提分找准方向

▍预先准备:潘铭国考课、粉笔决战行测5000题、中公申论必做100题

快速把教材过完,对行测和申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,我第一时间去听了潘铭国考课。毕竟方法和技巧是拿下笔试高分的关键,搞定这些的首选就是潘铭了。

老师把行测和申论的要点讲的都很到位,哪怕是从零基础上手去听也没什么难度,我当时用了24天时间把它听完,再去刷题基本上双科都在70分以上。国考想高分进面,一定得把潘铭讲到的重点内容全部吃透。

(1)行测重技巧

就拿行测来说,题型杂题量大,要是按部就班用常规方法去做题,两个小时肯定写不完。像资分这种难度不大的题,如果不考虑时间,我正确率一般都在85%左右,但是代价就是20道题要花40多分钟。所以做题技巧就是行测高分的灵魂所在了。

我在听课的时候,会把老师讲到的截位直除之类的技巧给掌握住,再去做题就能直接用上,实战性很强。到中后期基本上不超过28分钟就能把资分给搞定,而且最多也就错一两道,有时候还能全部做对。

每天上午听完行测,我还会刷一下粉笔5000题里对应章节的专项练习。其实这个也不用一道不落的去刷,我会把数量和判断里的图推部分重点去刷,其他题简单练一练没有大问题就直接pass。

(2)申论抓思维

做申论题不单单是会抄材料就行,还得把握住公职思维。尤其是对策题和大作文,如果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,给出来的答案就没什么深度。潘铭在讲这种题的时候,每次都会把现实中公职人员处理问题的思路分析清楚。听完之后我也就知道了该怎么去提对策才更能落地,做题就能抓住得分点了。

每次练中公申论必做100题,我都会按老师讲的把思路捋清楚,把自己的答案单独写到笔记本上,然后再去对照教材里的得分点。练的多了感觉申论要想抓住答题重点也不难。

3.高能冲刺真题模考

▍预先准备:中公国考历年真题详解、错题本

把笔试的理论知识和做题技巧都掌握住之后,剩下二十多天时间我的重心就放在刷中公真题卷上了。不要觉得专项练习的正确率差不多就没必要做卷子了,事实上把所有的题型整合到一套题里之后,做题的节奏会明显被影响到。不提前熟悉一下真题卷,等上了考场很有可能把握不好做题时间。

我在刷第一套行测真题卷的时候,就没能在规定时间里做完,当时还差了十几道题,而且还没有去掉涂卡的时间。其实做题技巧掌握住之后,我刷专项练习的速度已经很快了,但关键是不适应卷子的题目分布,按顺序做下来自己的节奏特别容易被打乱,这才影响了做题时间。

发现了这个问题,我就开始调整做题顺序,整体原则就是从简单到复杂。最终排出来的做题顺序是:常识→资分→言语→判断→数量。对于不同人来说,做题习惯肯定也是不一样的,所以不一定非得按我的做题顺序来,最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做尝试。这时候我再去刷真题卷,就没再出现过做不完的情况了。

在做真题的过程中,不论是行测还是申论,凡是做错或者答的不规范的题目,我都会去看一看解析,把自己出错的原因彻底弄明白。然后再把正确的做题思路整理到错题本上。到了最后两天,我就没再刷真题卷了,而是把错题重新过了一遍。用它们来查漏补缺,也就没有大问题了。

4.素材积累功在平时

▍预先准备:半月谈申论素材宝典、人民日报APP

不管是行测的常识题,还是申论的大作文,积累丰富的时政素材和热点新闻都特别重要。但是积累绝不是能临时抱佛脚搞突击的,所以从备考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坚持晨读,两三个月没有睡过一天懒觉。

时政、热点新闻和一些最新的政策,我都是看人民日报APP来了解的,它把各种热点整理的很全面。除了这些,我还会看一看“锐评”这个版块,里面的各种时事评论都特别有深度,有很多金句完全可以用到自己的申论大作文里。而且进了面试之后,这些语句也可以用的上,算是提前做准备了。

还有就是一些名人事迹、重大事件,这些我都是在半月谈的素材宝典上面积累的。它上面会有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素材,比较新颖。这样在写大作文的时候,就不容易跟别人写到同样的事实论据了。

三、笔试备考到底要不要报班

之所以把它单独拎出来说,是因为到底要不要报线下班这个问题,经常会引来争议,就跟粽子的甜咸党似的,谁也不让谁。说实话没必要把地面班一棍子打死,它肯定是对备考有帮助的,不然培训机构早就干不下去了。

不过怕就怕有的小伙伴太过于依赖培训班,好像跟报了之后就上了保险一样,上课倒是认真跟着听,回家就直接躺平。一旦有了这种完全寄希望于地面班的想法,上岸的目标十有八九要泡汤。

我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去试听了中公地面班,不过我觉得老师为了照顾全班同学,讲的进度有点慢,再加上来回路上耽误时间就没报。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有点贵。

如果有这个财力和精力的,倒也没必要太排斥地面班。不过有一点一定要记清楚,那就是报班一定要跟自学结合着来,别把宝全部押在地面班上。每天听完课回家以后,我上面说到的那套自学的备考方法还是要坚持下去,这样才能压别人一头,抓住上岸的稻草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不论是国考还是省考,都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考上的。难和易是相对的,找准方向踏实备考才是化难为易的关键。

好好准备,争取一战顺利上岸~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广州京杭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欢迎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与我们联系。
·上一条:大亚提箱提单号查询系统_vue | ·下一条:该怎么整理各部门所需的权限_vue

Copyright ©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-2025 版权所有    粤ICP备16019765号 

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