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网站建设品牌,十四年专业建站经验,服务6000+客户--广州京杭网络
免费热线:400-683-0016      微信咨询  |  联系我们

为什么中国人在国际数理化竞赛上几乎包揽冠军_java

当前位置:网站建设 > 技术支持
资料来源:网络整理       时间:2023/3/9 2:02:18       共计:3609 浏览

为什么中国人在国际数理化竞赛上几乎包揽冠军?

成为顶尖科学家的,不仅要有天赋,还要有和天赋同样重要的热爱,此外,有这两点还不够,还要有勇气,最后,还要有一些运气。下面,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三点,先说天赋,这方面不难理解,数学和物理这种领域,没有一定天赋,学都学不动。天赋虽然越高越好,但与很多人认为相反的是,到一定程度也够了,那些曾取得伟大成果的,未必是天赋最高的。因为,到一定程度,大家都天赋不会差太远。

热爱,这是中国学生最欠缺的,中国的应试教育,把多数学生的好奇心,求知欲,在中小学阶段就扼杀的差不多了,没有热爱,就不可能有长期的勤奋,也就难以产生灵感,中国很多人读博士,只不过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已,对学术难说有什么热情。我亲眼目睹美国的很多(当然不可能是所有)教授是多么的勤奋,这种勤奋的背后,就是热爱。举两个目睹的例子,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是美国一流大学,尤其工科,我亲眼见到一个老太太,当然已经是正教授(也就是终身教授),还有半年就退休了,可是经常晚上在实验室里工作到十点十一点,那时她还自学新编程语言Java,那是一九九九年的事儿。请问,中国要退休的教授,有几个人还能这么勤奋?我还见过一个美国二三流大学的化学教授,年纪不到四十,已经是终身正教授,了解美国大学体制的人都知道,拿到终身教职(副教授就可以)的人,基本是铁饭碗了,他们可以享受生活了,但这位教授的工作日程是9—10—6,就是说每天早九点到办公室和实验室,晚十点离开,每周六天。中国的教授有几人有这种工作热情?这背后的主要动力就是热爱,想想看,中国人很多搓麻将的也经常熬夜,还经常输钱,原因无他,就是喜欢,喜欢让一个人可以忽略金钱,忽略名誉地位。所以,那些为了获奖搞科研的人,很难有大的突破,最后反而很难获奖。还记得前今年那位解决了黎曼猜想的俄罗斯数学家吗?已经得了菲尔兹奖,也得了一百万美元的奖金,可他都拒绝了,因为他研究数学,存是喜欢。对了,他曾经得过奥数金牌,和同时得金牌的,也有中国人,那位中国人早已泯然众人矣。天赋相似的人,如果一个朝九晚五,一个9—10—6,十年下来,差别有多大?更要命的是,勤奋的人,灵感也多。而科学的突破,灵感至关重要。需要指出的是,勤奋不一定出大突破,但不勤奋更难。像德布罗意(那个提出电子量子说的法国物理学家,他因此得诺贝尔奖)那样的幸运儿,历史上非常少见。我有一位长辈,他儿子当年考中美物理联合招生(八十年代很有名,是李政道先生主持的),全国考了第三名,后来师从某诺贝尔奖获得者,博士毕业时,得到的结果以他和他导师的名字命名,可见非常优秀。但毕业他去了华尔街。因为他没那么热爱物理。一个因热爱而成功的例子,是著名数学家张益唐,他几十年坐冷板凳,连像样的教职都找不到,但硬可研究数学,也不换收入很高的工作(比如码农,比如华尔街),原因还是热爱。幸运的是张益唐成功了,否则可能默默无闻退休。没有热爱,不可能有这样的坚持。

除了天赋和热爱,最后是勇气,这个听起来好像有点远,其实不是,有勇气,才能敢于选择难度大,风险高的研究课题。想想看,容易风险低的课题,恐怕早就被人研究完了。就像爱因斯坦说的,有人找木板最薄的地方钻孔,爱因斯坦是找最厚的地方,没有勇气,很难做到这一点。有些课题,十年也未必有什么结果,冒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毫无所获的风险,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胆量的。想想看,如果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已经成果斐然,著作等身,而自己还一文不名,有几个人能有勇气坚持下去?

最后,想说的是,从目前的科研管理体制上,恐怕也不允许犯错。对于有条件的大学和科研单位,我觉得应该招一些潜质高的科研人员,给足经费,可以让他们十年甚至二十年不出成果,你只要热爱研究就行。这样反而可能出现大突破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广州京杭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欢迎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与我们联系。
·上一条:怎样提升自己逻辑表达能力_java | ·下一条:面对小升初新政策_java

Copyright ©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-2025 版权所有    粤ICP备16019765号 

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