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瓣评分只有72的月光男孩为什么会拿奥斯卡最佳影片奖?
豆瓣评分低并不代表不好看,我倒觉得,这部99%的人都没看过的《月光男孩》很有意思。
说好看的不止我一个,《滚石》杂志的影评人直言说:“别说今年,不管放在哪一年,《月光男孩》都很可能是当年最棒的电影。”
这部电影确实小众,而且题材本就不吸引人,说的是一个黑人小孩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,里面包含了黑人、同性恋、政治……但它可能像N.W.A的专辑《Straight Outta Compton》一样,揭露了一个时代。
主人公是这个名叫Chiron的黑人,他出生在一片毒品泛滥了地区。
小时候他瘦小、懦弱、没人疼。在学校他有一个叫“Little”的外号和一群魔鬼一样的同学,他们动不动就是一顿群殴,来让自己快乐。
家里他有一个吸毒的妈妈,平常她会温柔相对,但是等到她毒瘾发作之后,就会抓狂到六亲不认。
他恨毒品!
但不幸的是,他唯一对他好的大人,给他吃饭、给他住宿、给他零花钱的,就是个毒贩子。
这个毒贩子告诉这个小孩,“在月光下,黑人男孩看起来是蓝色的。”
让我觉得有感触的是,小男孩的母亲和这个毒贩子的一次对话:“以后别跟我说什么‘你以后去别的地方买毒品吧’傻逼黑鬼,我偏要从你这买,但是你要养我儿子吗?”
小黑人Chiron的童年遭遇,只是很多黑人中很普通的一个,吸毒的家长、充满霸凌的学校、混乱的社区,而这些并不是最绝望的。
真正的绝望是在毒品面前,真正原本该给自己爱的人却失去了人性,No Love。
电影第二章,Chiron长大上了中学,但小时候所遭遇的一切,没有半点好转,不同是的曾经和他非常要好的毒贩子死了。
对黑人来说,死一个毒贩子太平常不过了,但在Chiron眼中,毒贩子的死丝毫没有让染上毒瘾的妈妈有好转,甚至更加变本加厉。
家人没有变好,学校的霸凌依旧没有。他还是在害怕自己被人打,所以他一直选择懦弱和逃避,但是长大后不同的是,他遭到了背叛,被自己曾经的小伙伴背叛。
最后无助的男孩拒绝了“起诉”维权的建议,选择了以暴制暴,将那个经常欺负他、让他害怕的学生打倒在地。
影片仿佛回到了第一张,Chiron被欺负的时候,他的小伙伴问他为什么不反抗,来证明自己不是好欺负的,他没有说出答案。
而这一次,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“本来就不软弱”,代价是他被警察带走,而同时这也成了他改变人生的契机。
到了影片第三章,小男孩Chiron长大成了成年人,在一段轻快的嘻哈音乐中,电影出现了一个看上去很暴戾的男人,一口金牙、一脸胡渣、一身肌肉、带着金链子,一看就是个狠角色。
他叫Black,是主人公长大后的外号。
此时的Chiron已经离开了他长大的地方,远走亚特兰大,职业就是毒贩子,这是他第二个不幸。
Chiron从小渴望得到关爱,但是得到真正关爱的人确实一个毒贩子;他从小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,等到长大成人之后他终于掌控了自己的命运,靠的确实贩毒。
之所以不幸,是因为他从小最恨的就是毒品。这看起来是不幸,但放在Chiron身上确实幸运。
Chiron的母亲进了戒毒所之后,头发已经苍白了。Chiron去戒毒所看他的时候,语言中带着恨意,就像小时候的他亲口说的:“我恨我的母亲。”
但是听完母亲的话,以及她言语中的悔意之后,他最终还是选择原谅了自己的母亲。
因为Chiron真正恨的不是自己的妈妈,而是毒品。
从Chiron的故事中,你可以看到很多嘻哈巨星的影子:Jay-Z、Eminem、Nas、2Pac……从小时候倍受欺负到憎恨毒品,然后到混迹街头与毒品为伍,然后得到了“与世界为敌”的勇气和力量,然后在与世界和解。
一直不明白能写出《Me against the world》的2Pac为什么会写出《Dear Mama》这样的温情歌曲,看完这部《月光男孩》你就明白了。
最后很多人都说,这部电影是同志片。不见得,痞老板觉得同性的恋情只是导演烘托人物性格的手段。
从Chiron和凯文从小时候的第一次对话开始,这种“同性”感就已经在铺垫了。然后到中学二人在夜晚的一次对话,更加加深了这个感觉。而此时他们内心已经明确对方的感觉了。
影片重点不应该是男主是同性恋,而应该是,既然明白自己的感觉,为什么没有说出来?
痞老板觉得是因为一句话,毒贩子给小Chiron说的话:“变态是侮辱同性恋的词,你可以是同性恋,但你不能让任何人叫你变态。”
当时不想说出来或者不敢说出来,是因为Chiron不想让自己变成别人口中的变态。
而这一切目的,就是为了让他用自己的手段成为“不会让任何人叫自己变态”的那种人!
电影虽然沉闷,但却用极细腻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,每一帧都值得让人细细琢磨。
幸好奥斯卡有了这个大乌龙,《月光男孩》获得最佳影片无可厚非!
Copyright ©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-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
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